|
一千年,如白驹过隙,时光匆匆! 六百年,回家路是那么漫长! 不管归途有多遥远,游子总会记得来时的路,因为我们流着同样的血! 2020年6月2日上午9点30分,成都市天府二街环球金融中心22楼四川颜子文化研究会办公室里,当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会长颜克文先生与乐山安谷“朱潘刘三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刘文龙先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包括四川省刘氏宗亲联谊会常务理事、族谱撰修委员会副主任刘志道在内的10多位见证者不禁热泪盈眶。 为了这一次相逢,大家等得太久太久,足足跨越了六个半世纪! 在今年初召开的四川颜子文化研究会2019年年会上,一位刘姓学者讲述了乐山安谷“朱潘刘”不忘颜氏祖训,六百年来励志奋发的故事后,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会长颜克文先生当即向研究会秘书处和四川省颜氏通谱编修办作出指示:迅速找到“朱潘刘三氏”后裔,加强交流,共同弘扬传统文化…… 年会后不久,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会长)编修办主任颜其礼先生一行亲自前往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寻找“朱潘刘三氏”后裔,并很快与“朱潘刘三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刘文龙先生见面,双方约定尽快在成都举行一次颜氏与“朱潘刘三氏”联谊座谈会。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却不识时务的阻止了这场“千年聚会”。 时间进入到六月,当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时,双方不约而同再次谋划起这次久违的见面。为了这次见面,已经75岁高龄的刘文龙先生不顾腿脚残疾的不便,带领刘键、朱树平、朱秀云等“朱潘刘三氏”后裔代表,在乐山颜氏宗亲颜志林的陪同下,天不亮就从乐山安谷出发,直奔成都参加联谊座谈会。 联谊座谈会上,刘文龙娓娓道来“朱潘刘三氏”六百多年来的变迁。他说,六百多年来,安谷“朱潘刘三氏”虽然世世代代分别以朱、潘、刘为姓氏起名代代相传,在川繁衍了20多代,但大家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体里流淌的是颜家的血液…… 据安谷“朱潘刘三氏”族谱记载,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身为元顺帝时期的东阁首相的颜晖吉奉敕抚蜀入川。因曾为元朝官吏,恐后人因此受到株连,遂将三个儿子更姓为朱、潘、刘,长子起名朱万武、次子起名潘伯禄、三子起名刘爵财。 六百多年来,颜晖吉的后裔虽改名换姓,但他们始终不忘“守祖宗三尺遗言克勤克俭,指后人两条正路唯读唯耕”的祖训。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安谷“朱潘刘三氏”后裔励精图治,人才辈出,世代为官。祠堂先后升起“祖德留芳”、“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等各类金匾33块,光耀后世。 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安谷“朱潘刘三氏”在故宫文物南迁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对故宫文物保护更是功不可没。在故宫第二批南迁的9千多箱珍贵文物中,安谷“朱潘刘三氏”祠堂就保藏了2660箱,在朱、潘、刘三姓族人长达7年多的保护下,数十万件被称为“故宫灵魂”的珍贵文物无一损坏和丢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授予 安谷“朱潘刘三氏”祠堂“功侔鲁壁”的金匾。2010年,安谷“朱潘刘三氏”祠堂被改建成“战时故宫”博物馆,被四川乐山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乐山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座谈会上,四川省颜子文化研究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欢迎安谷颜姓朱潘刘三氏“回家”,加强交流,更好的融入颜子文化研究会,传承颜子精神,弘扬颜子文化,共同促进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力量。(李磊) 编辑:徐强 转载需注明来源:市监观察(www.scscjg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