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上海市体育局等共同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示范合同(征求意见稿)》),其中设置的健身卡“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引发网友热议。 冲动办了张健身卡,7天未消费可退卡!这样的“后悔药”你喜欢吗? “七天冷静期退费”有前置条件 《示范合同(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冷静期内,消费者如未开卡就可退款。这对于保障冲动型消费者的权益、减少投诉纠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提醒的是,“七天冷静期退费”有“未开卡使用”的前置条件。消费者应重点关注开卡(会员卡启用时间)的时间节点,一旦开卡入场使用将直接起算会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内,都不再适用于冷静期退费条款。 其实,上海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健身卡设置“七天冷静期”的城市。 今年10月22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曾倡导健身行业“付款后的七天内未消费无理由退费”。深圳市多家健身企业也积极响应号召,向消费者承诺:“付款后七日内未消费的,可全额退款,不捆绑销售私教服务。” 毫无疑问,“七天冷静期”给予了消费者一个缓冲期,一时冲动办理的健身卡,再也不用“跪着”练完了。 健身卡该不该设“冷静期”?网友:希望全国通行 该消息一经公布,健身卡该不该设冷静期?便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人非常赞成 也有人觉得七天冷静期没什么用 还有人希望“冷静期”可以推广到各种预付卡上 办卡容易退卡难!预付式消费究竟“痛”在哪? 跑路的美容院、倒闭的健身房...... 近年来,“预付卡高折扣让利”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但也因缺乏监管,“跑路”风险不断引发争议,维权艰难。 花费近万元的健身卡 只能以“骨折价”转让? 打开某二手交易平台,在搜索栏中输入“健身卡”,会瞬间跳出多条低价转让健身卡的信息。上面的售价动辄打4折、3折,数千元的健身卡只能以几百元的价格售出,还鲜有人问津。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健身房的会员服务合同并没有统一的形式,但其中大都含有不退卡、不退费等不合理规定。甚至有的健身房合同中还明确表示,即使发生不可抗力因素,消费者也不得主张退费或要求其他赔偿、补偿。 而一些消费者冲动办完上万元的健身卡,却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训练的,只能将自己的健身卡和私教课低价放到二手交易平台转卖。此外,还有因健身房撤店“跑路”引发预付费纠纷的事件。 “退卡难、退费难”也因此成为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的痛点、难点。 教育培训等行业也成“重灾区” 与健身房相似,教育培训等行业也严重依赖预付卡模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今年以来,线上课程消费量激增,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因关停、不返还消费者预交费被投诉的消费纠纷也愈演愈烈。 这些行业消费纠纷解决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采取预收费经营模式。 起步买一年,学费上万元。一些培训机构打着“充值享优惠”的旗号,通过大额折扣诱惑消费者预交大量费用。但因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消费者的预付费可能被商家挪用,后期商家跑路或经营不善,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19年投诉情况分析中指出,预付式消费因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从业流动性大、资金监管难,近年来连续成为投诉热点,且已从传统美容、健身个体行业向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单个消费金额较大领域发展。 此次《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七天冷静期退费”条款,能否有效遏制健身行业存在的预付费风险,效果拭目以待。 无论是设置“7天冷静期”,还是完善“退卡退费”相关规定。保障消费者权益才能推动行业走得更远。警惕预付费成“套路贷”,对于这些预付卡式消费,消费者自身也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站编辑丨徐强) 转载需注明来源:市监观察(www.scscjg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