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为统领,以“三大千亿产业”为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升产业、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始终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定,积极主动作为,为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石。 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 2020年9月,四川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19年度市(州)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泸州市再次荣获A级。 泸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市成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质量治理格局,巩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成果。 2020年,泸州市启动第五届泸州市政府质量奖申报工作;引导企业积极主动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踊跃参与各级政府质量奖评选,由内而外推动企业内部的管理建设、质量建设、品牌建设。 夯实四大质量基础保障 构建标准保障体系。2020年,泸州市制定了团体标准5项、地方标准13项;4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合格。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全市共公开标准1099个,其中,国家标准349个,行业标准89个,地方标准8个,团体标准18个,企业自主制定标准635个。 发挥计量基础性作用。目前全市建立了十大类共计14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可开展计量检定项目184项,校准和检测项目248项。完成了国际互认CNAS认可参数41项,62个检测参数的CNAS能力认证。四川首家酒类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泸州市挂牌成立,为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泸州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截至目前,泸州市共有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机构124家,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获证组织39家、证书184张,食品农产品认证获证组织152家、证书226张,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组织609家、证书1384张,服务性认证获证组织48家、证书50张。 强化认证活动及认证结果监管。对机动车、建设领域、食品农产品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开展低速电动车生产和销售治理工作,建立违法违规企业和商家黑名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培育有机产品示范创建区3个,拓展有机产品示范区面积约30万亩。 促进五大领域质量提升 产业质量大力提升。精准对接全省“5+1”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白酒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产业”产业体系。 产品质量全面提升。30家工业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邀请特种设备、认证认可等专家到企业开展实地巡诊。全市市级工业产品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为95.4%,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100%;省级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样合格率99.11%,位居全省前列。 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快构建“5+5+2”现代服务业体系。泸州市、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泸州医药产业园区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四川省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进单位”。 工程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工程项目监督到位率100%,工程质量合格率100%,重大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重点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规上工业企业污染源监测监控体系试点和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在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上,泸州市综合得分第三,成效分排名第四。 狠抓四个硬核确保质量安全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记录182家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台账5893条。推进食品小经营店、农村群宴食品安全在线监管试点,3个试点区县食品小经营店总上线率达83.76%。推广线上餐饮和店外点餐自取模式,投放“食安封签”50万张,实现食品相关信息全程可追溯。开展以“知识产权保护”“地沟油专项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成品油经营秩序”和“调味品质量”为主的“五大执法行动”,全市累计办理案件数789件。 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指导企业规范生产流程;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全市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3482份;持续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全市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率为100%。 完善质量投诉举报机制。截至目前,12315平台系统共接诉4979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80.48万元;发布消费提示警示202条次,办理“诉转案”61件;推动66家ODR企业入驻全国12315平台,开展线上消费纠纷和解;推行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试点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 升级三大动能驱动质量跨越 发挥创新优势,以科技项目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20年已获国、省科技计划项目102项,立项资金4435.69亿元,安排市级创新资金1989.13万元。整合先进制造业技术资源,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全市拥有创新平台258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192家,比2019年增长19%。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位居全省第七。202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9.0个百分点,对工业的贡献率为14.5%。 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为抓手,成功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2020年,全市新增注册商标4739件,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件,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3023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件,其中驰名商标25件,国际商标350余件,位居川南片区第一,泸州市已连续两届被评为省级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协同发展,主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重庆毗邻地区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试行“同一标准办一件事”;与贵州省赤水市开展政务服务“跨省联办”;对接重庆市江津区、江北区、荣昌区、永川区、涪陵区,共同梳理跨省通办事项、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跨省通办”窗口的互设;泸渝社保卡业务“就近办”正式上线,首批已实现泸渝两地社保卡信息查询、激活、挂失与解挂等服务,12333同步提供咨询服务,首批设立9个泸渝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覆盖市、县两级。 (本站编辑丨徐强) 转载需注明来源:市监观察(www.scscjg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