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公关如何走出灰色地带时间:2011-04-25 中央外宣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从今年4月中旬起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要通过专项行动,坚决打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遏制非法网络公关猖獗势头,维护互联网正常传播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 这一联合专项行动背后,是日益为人所诟病的恶意公关营销行为,从企业到公关公司,从“打手”、“水军”组织到各网络平台,他们以发帖文博文、模拟问答、替人删帖等手段,诋毁、抹黑或者推红某个人物/事件,从中获取利益回报。他们隐藏在网络背后,凭借对网络潜规则的熟练运作,游走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灰色地带。他们制造的谎言假象之数量,触角延展是深广,远超网民的想象。 三鹿删帖事件 2008年,早在三聚氰胺井喷之前,就有婴幼儿喝三鹿奶粉长结实的帖子现身于网络,但前三鹿集团不惜豪掷300万网络公关费用,打通关节,屏蔽甚至封锁了于自身不利的负面贴文。 霸王致癌门 2010年7月14日香港媒体《壹周刊》一篇名为《霸王致癌》报道,将日化巨头霸王集团推上了风口浪尖。报道称霸王旗下的多款中草药洗发产品,经过香港公证所化验后,均含有被美国列为致癌物质的二恶烷。受此影响,霸王集团H股大跌14.12%,市值蒸发约24.5亿港元,霸王集团紧急宣布临时停牌。而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晚些时候发布检验结果,霸王洗发水的二恶烷含量不会危害健康,符合中国及香港的质量及安全要求。 蒙牛陷害门 2010年10月19日晚,新浪微博上突然传出消息,称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竟是著名奶业巨头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策划出来,以打击竞争对手。同时另一奶业巨头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对伊利旗下产品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进行有计划的舆论攻击。警方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侦查发现,这起看似商战的事件,确系“一网络公关公司受人雇佣,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有计划,以牟利为目的实施的”损害企业商业信誉案。 C罩杯处女采茶事件 2011年4月15日,一家网络媒体发布了新闻,称一公司招采茶工,要求胸围C罩杯处女。招聘方称,这是为了“传承习俗”。短短两天时间,就有405家网站转发。记者调查发现,处女招聘,只是为了提升新景区知名度的香艳炒作。村民表示,采茶工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农村妇女,还有少数男工,很少年轻人。 庞大公关行业实则良莠不齐 2011年1月18日至3月10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对中国大陆境内主要公共关系公司进行为期50天的调查活动。根据其发布的《中国公共关系业2010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公共关系行业年营业额估测21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25%。其中,网络公关、事件营销、危机公关等成为2010年度增长最快业务。其中,从业务分类看,参与调查的公关公司近95%提供网络公关业务。面对行业内良莠不齐的情况,接“脏活”的情况难以避免。 有媒体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目前注册的正规网络公关公司因该超过1000家,而一个网站或博客的作坊式公司则以万计,门槛极低的这个行业,任何一个人,只要两三个月就可以掌握之中的规律。早在2009年12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报道过一家号称“短平快、5万块”的网络公关公司,其公司营销总监称“5万块可影响法院判决”,被称之为“史上最牛逼的网络黑社会老大”。而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吕本富在接受栏目记者采访时更是语出惊人,“至少50%的热贴是经过人为设计的。”巨大的经济诱惑加之缺乏行业规范,公关行业这个朝阳产业一直就未曾完全的走入阳光之中。 发帖删帖带来滚滚财源 在日益庞杂的网络上,网络公关公司本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理念,在网站和当事企业、个人之间充当着“掮客”。以发帖或删帖为主要业务的网络公关公司扮演着“推手”或是“打手”的角色:推红网络上的某人和某事件,或者以删帖、删新闻等方式为雇主进行危机公关,甚至以匿名的方式在网上诋毁、攻击自己客户的竞争对手。在网络中,他们无孔不入,指挥着几十万的“水军”,制造新闻与热点。从招聘组织水军到网络平台上的灌水删帖再到左右网络舆论,这条潜伏在网络之中的灰色产业链隐藏在网络公关背后。 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据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一家名为“黑先锋”的机构报价,天涯的帖子一条2200元,其他网站每条1500元,删除百度快照另外加钱,每条至少300元。删除新闻的价位要高一些,一家浙江的企业的公关部人员提出的报价显示,不同的网站收费标准不同,一条新闻的删除价格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新华网9000元/条、网易6000元/条、浙江在线4000元/条,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几百元就可以解决。 潜规则:公关各方有着紧密的利益输出 在整个灰色链条中,雇佣者、公关公司、网络水军、再到各类网站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从中攫取了一杯羹。雇佣者花钱消灾,以实现正面炒作或是诋毁对手的目的;公关公司则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雇佣和组织网络水军,策划方案,为雇主进行公关,收取相关的公关的费用;网络水军则等待公关公司召集,在网络论坛、博客、微薄等地发帖回帖,凭借众多的ID账号,为客户营造气势和氛围,一帖一毛到五毛不等,如果打造出“热贴”会得到50-100元的奖励与提成,该群体规模宏大,价格低廉;被公关的各网络平台则通过与公关公司的私下交易获得利益回报,有媒体披露,交易费用会占到整个公关费用的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公关公司都是私下贿赂各大论坛的版主,编辑、管理员和网络监管人员,而非直接联系网站官方。 非法合法,需要明确的制度规范 整治非法公关,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如何明确界定合法公关与非法公关的界限。在管理互联网方面,我国沿用至今的是2000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其中对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散布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作出了规定,但对于非法网络公关行为这一“新事物”缺乏相关条文制约。打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需要依照哪种法律法规进行定性,对其采取的惩处措施也相应难以明确。因此,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告知网民及企业哪些可以为之、哪些不能参与,违反了应该怎样惩治,此外,规定的出台需要听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意见,避免借整治之名行网络管制之实的情况出现。 打击非法网络公关,需要行业自律 灰色公关公司的出现,是自律意识和道德约束缺失的显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领域的道德缺失现象日益凸显,攻击性的营销方式依然大行其道,这种方式付出的成本极低,而且又能针对竞争对手的某些缺陷成为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但这是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的。网络营销面临的道德困境,何尝不是我们当下社会面临的困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要能获得成功,其他的都可以忽略,包括道德。在国际上,一些行业里面常存在两家批次角力的巨头企业,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他们漫长的市场争夺战争中,基本都恪守着法律与道德底线。只有加强商业道德建设,提高商业主体的道德水准,才能健康、长远的发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