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夺命毒鞋肆虐新疆时间:2008-03-11 目前,在新疆有不少生产拖鞋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三无粘合剂,这种粘合剂中苯含量严重超标。曾有3名女工在一家名为太山的拖鞋厂打工时,因苯中毒致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毒拖鞋在乌鲁木齐和南北疆十分畅销。 农村市场成为劣质产品重灾区。 三女工丧命苯中毒 新疆米泉市振兴村村民——72岁的惠战梅老人恨透了附近的两家拖鞋厂。 2003年10月初,他的儿媳妇杨萍就是在这里的拖鞋厂里打工时,因苯中毒死去的;6个月后,在同样的地点,又有两家拖鞋厂继续生产那种味道特刺鼻的拖鞋,50多名工人仍在这里从事和杨萍生前同样的工作。 杨萍是4年前进入振兴村一家名为太山拖鞋厂的工厂打工的。那几年里,她时常感到头晕、恶心,去年7月份,她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时,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怀疑是因呼吸有毒性化学物质造成的,8月份转院住进九家湾医院,最后血色素只剩5克,面色惨白……当年12月28日,正在人们喜迎新年前夕,杨萍含恨死去。 医院的最终结论是,杨萍患的是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导致急性白血病,不治身亡。后经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测定,太山拖鞋厂生产车间空气中苯含量142.2毫克/立方米,超过正常标准的30倍。 此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查封该厂时,法人代表仓皇而逃,至今死者家属没能得到分文赔偿。 记者从振兴村村民口中了解到,后来还有两名在太山拖鞋厂打工的女工也因苯中毒,最终不治身亡。在当地村民的眼中,进入这样的拖鞋厂工作就是走向死亡,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这样的拖鞋厂打工。 自治区卫生厅有关人士分析化验了这些鞋厂使用的原料后,确认原料含有苯,不仅工人容易中毒身亡,而且穿了这种拖鞋的人,身体也同样会遭受伤害。 在这个曾经毒死3名工人的拖鞋厂附近的两家拖鞋厂,分别叫“旺发”和“光大”,工人们正进行着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工作——在充满苯气的环境中制造着“毒拖鞋”。 “希望你们记者能曝光他们,让职能部门查他们,别再害人了!”惠战梅老人悲愤交加地说。废品收购站旧鞋翻新 2月17日,记者来到米泉市振兴村,以拖鞋批发商的身份进行了暗访。这两家鞋厂相距约20米,虽然没有厂名厂牌,却在公然生产。 走进旺发拖鞋厂,像小山一样的废旧凉鞋、拖鞋、胶鞋堆在庭院中央,几个工人正忙着分割这些旧鞋,用来制作拖鞋原料,没有用处的鞋面就成为工人们烧水做饭的燃料。据一位正在分类整理这些旧鞋的工人说,这些旧鞋都是从各个废品收购站低价收来的。 正值午饭时间,工人将剪下的废旧鞋面塞进炉里,一股股黑烟立刻从烟囱中冒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刺鼻的焦皮味。 说起他们的工作环境,站在垃圾废品旁的一位工人插嘴说,撕掉一个鞋面只挣4分钱,摸一天胶底,不但手被弄黑,而且感到生疼。他伸出手来,手掌上的皮肤有一道道裂口。工人身体健康难保障 胶底粉碎,加化工原料搅拌溶化,压制发泡后成为拖鞋底,再经过染色、打孔、粘合装订,一双拖鞋的全部工序就这样完成了。 在加工过程中,胶底粉碎时灰尘四起,黑色粉沫状的悬浮物充斥在车间内,却没有一个工人戴防尘口罩。 配制化工料的工作全部由老板完成,这是核心技术,也是保密的;而用配制好的化工料搅拌塑料颗粒则由工人干,但工人们都不愿意干这个活。 “太刺鼻,熏得人直恶心!”一位女工说:“干这项工作的人干不了多久,身体都受不了,一个月挣的钱还不够药费,但如果不愿意干,老板就叫滚蛋。” 在车间门口摆放着一张工作台,上面乌黑油腻,散发着胶皮味的黑色粘稠液体滴在工作台下,搅拌工作在此完成,之后进入机器压制发泡成为拖鞋底,最后用粘合剂粘连鞋面和鞋底。 粘合剂散发着浓重的刺鼻气味。至于这是一种什么原料,工人们根本无从知晓。装着粘合剂及其他化工产品的大桶没有任何名称标识及产品成分说明。 记者在那里站了不到10分钟,已经被熏得头昏眼花。但生产中没有一个工人戴防毒面罩。 “你是第一次来,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老板在一边告诉记者。 老板说,目前一些化工产品价格暴涨。当记者问及是否可买廉价货代替时,老板笑了笑,看了一眼身前的铁桶,没有吭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