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前热传解酒高招 记者测试后称没效果时间:2011-12-28 节前热传“解酒高招” 记者测试都是浮云 春节将至,各种各样的饭局不断,不喝酒,赖不过人情;喝太多又难受得要死。为了让酒后的自己尽快舒适,市民不得不尝试各种解酒方法。吃解酒药、喝浓茶、吃水果……几十种解酒办法到底哪个有效?昨日,成都晚报派出四名男记者“以身试法”,喝同样的酒后尝试不同的解酒法,看哪个的效果好。试验结果让人失望…… 他的苦恼 你可能也有 年底了逃不过酒局 “解酒大全”看得眼晕 “人情推不过,必须喝!”25岁的公司职员小陈最近很纠结:年底和客户、同事间的聚餐都得喝酒,不过喝酒之后的眩晕感又让人很是难受,咋办?小陈到网上一搜,发现“解酒大全”多得很,几十种解酒办法看得他眼花缭乱,物理的、药理的应有尽有,吃水果、喝浓茶、吃解酒药……到底哪个有效呢?难不成醉一次试一种?小陈说,这也许是他最无奈的选择。 记者的测试 你或许深有体会 四种热门解酒办法没一个奏效 酒醉的人伤不起 年底了,像小陈一样纠结的市民应该不少吧。到底哪种解酒办法最好呢?昨日中午,本报4名均不甚酒力的男记者豁出去了,分别用同量的白酒或红酒将自己灌醉,试试4种不同的热门解酒办法,看哪个效果好。 ●记者甲 酒后吃了解酒药 没能“马上消除不适” 解酒方法:服用某品牌解酒药 酒后半小时首测酒精浓度:82.5mg/100ml 40分钟后第二次酒精浓度:65.4mg/100ml 2小时后第三次酒精浓度:33.5mg/100ml 记者甲中午吃午饭时喝下一瓶半的二锅头,总量是150ml,酒精浓度为56°,其间面不改色,言语正常。酒足饭饱后,此人明显话多,自我感觉头已经晕了,此时测其酒精浓度为82.5mg/100ml。 按照事先安排,该记者迅速服下某品牌解酒药,静待10分钟再测其酒精浓度,虽然酒精浓度有所下降,不过,记者甲不适的感觉依然存在,甚至出现了头痛、恶心的症状,并未起到药品销售员所说的“马上消除不适”的效果。直至下午5时许,记者甲的不适感依然存在。 ●记者乙 之前喝了酸奶 酒精浓度反而上升 解酒方法:服用酸奶 酒后半小时首测酒精浓度:65.5mg/100ml 40分钟后第二次酒精浓度:67mg/100ml 2小时后第三次酒精浓度:57.1mg/100ml 记者乙同样花一个半小时吃了午饭,期间同样喝了1瓶半二锅头,吃完饭后脸色异常红润,显然是酒上脸了。 依照网上盛传的方法,在吃饭饮酒之前,记者乙就已经服用了一盒180g的“老成都”原味酸奶。饮酒后,该记者便没有再进食任何食物或水,只是静坐休息。然而测量记者乙酒后不同时间段的酒精含量,不仅“居高不下”,还有上升的趋势。问及记者乙的感受,他称“一个下午身体都是飘的,软,没力气……” ●记者丙 吃橘子能解酒吗?他感觉脑袋越来越昏 解酒方法:吃橘子 酒后半小时首测酒精浓度:56.7mg/100ml 40分钟后第二次酒精浓度:44.1mg/100ml 2小时后第三次酒精浓度:17mg/ml 与前两位记者不同,记者丙在中午吃饭时喝了350ml红酒。虽然酒精浓度只有11.5°,但不甚酒力的记者丙仍然感觉到了明显的不适,口干舌燥。 按照网上盛传的解酒办法,记者丙吃下5个砂糖橘,重量大概为100g,然后静坐休息,暂未出现任何不适。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丙感觉脑袋越来越昏,在这期间多次测其酒精浓度,虽在慢慢下降,但不适感却没有减少。 ●记者丁 酒后喝下1斤蜂蜜水 没啥特别的感觉 解酒方法:喝蜂蜜水 酒后半小时首测酒精浓度:32.8mg/100ml 40分钟后第二次酒精浓度:21.5mg/100ml 2小时后第三次酒精浓度:0mg/100ml 记者丁和记者丙一样喝的是红酒,同样的牌子同样的量,喝完回到办公室静坐休息,面色、神智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半小时后,记者丁喝下了500ml的蜂蜜温开水,其中蜂蜜含量约为15g。在等待测试的过程中,头晕、身体乏力等症状逐步显现,而蜂蜜水并未将这些症状减轻,没有特别效果。不过,由于喝下了大量的水,在随后的2小时内,记者丁一共跑了3次厕所,直至酒后2小时测其酒精浓度,已经为0mg/100ml。 专家说话 没什么特效解酒药 喝水利尿倒是个办法 “所谓的快速解酒几乎无效,酒精含量下降需要靠人体代谢。”成都市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项涛介绍,一般来说,100%纯酒精在成年人体内的代谢速度为每小时7g,如果想比较有效地解酒,可以多喝点水达到利尿的目的,以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但也不能完全达到迅速消除酒精的效果。在几组测试中,蜂蜜水的效果比较明显,也主要是因为大量饮水排尿的作用。对于一些严重的醉酒者,最好还是及时送到医院就医,以免酒精对肝、肾造成伤害,甚至威胁性命。 省医院消化科主任李良平也认为,目前市面上根本没有特效解酒药,“一些解酒药能缓解醉酒者腹胀、恶心等不适,但加快酒精代谢的效果却不明显。”如果服用这类产品后放心地大量饮酒,很容易导致健康受损。 记者调查也发现,药店出售的各类解酒药标注的全是“卫食证字”、“卫食准字”、“卫食健字”,并没有“国药准字”号。“多半是心理安慰,没有效果。”成都市食药监局医疗器械处负责人表示,“卫食证字”“卫食准字”产品属于保健食品不是药品,达不到药效。同时,除获批网站外的其他网站销售药品均属非法,网购解酒产品更应小心谨慎,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成都晚报记者 李诗敏 李天宇 摄影 陈艾 来源:成都晚报 |